混凝土機械分會近日發布《2024混凝土機械行業發展報告》


2024年混凝土機械行業(ye) 發展報告
一、混凝土機械市場狀況(數據更新到2024年底)
1 國內(nei) 市場
受經濟結構優(you) 化調整、基建投入減緩、有效需求不足的多重影響,混凝土機械行業(ye) 規模自2021年開始進入下行期,2022年銷量出現斷崖式萎縮,包括混凝土泵車、攪拌車、攪拌站在內(nei) 的主要產(chan) 品於(yu) 2022年的行業(ye) 銷量相比2021年降幅達75.6%,2023年行業(ye) 銷量相比2022年降幅達12%。
圖1 2020-2023年混凝土機械主要產(chan) 品行業(ye) 銷售情況
注:混凝土泵車、混凝土攪拌車數據來源於(yu) 國內(nei) 上險數據,混凝土攪拌站數據來源於(yu)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(ye) 協會(hui) 。
2 海外市場
混凝土機械海外市場整體(ti) 規模變化不大,約250-330億(yi) 。中國市場約占全球市場43%,其中,中國市場為(wei) 38.4%,國內(nei) 品牌在海外的市占率8%左右,根據近10年海外混凝土機械規模數據,2020年至2023年有小幅增長,2022年開始,國內(nei) 規模下滑,海外占比上升,海外市場成為(wei) 增長點。
圖 2 混凝土機械國內(nei) 及海外市場規模
注:數據來源於(yu) :CECE(歐盟建築機械協會(hui) )、各國海關(guan) 進口數據、區域市場調研等。
3 競爭(zheng) 格局
第一陣營:普茨邁斯特、施維英、利勃海爾、希法;
第二陣營:三一重工、中聯重科、JUNJIN等;
第三陣營(以泵送為(wei) 例):徐工、福田、KCP等。
注:第一陣營普茨邁斯特、施維英、希法已由中國三大企業(ye) 收購,品牌未變。
圖3 混凝土機械競爭(zheng) 格局
4 主要產(chan) 品情況
4.1混凝土攪拌站
4.1.1 國內(nei) 市場下滑,品牌趨向集中
2023年混凝土產(chan) 量23.97億(yi) 立方,同比下降9.58%,2024年全年預計24-25億(yi) 立方,基本持平。2023年主流廠家攪拌站銷量較2022年同期增長15%,24年全年預計下滑28%(混凝土產(chan) 量數據來自中國建築業(ye) 協會(hui) 混凝土分會(hui) ,攪拌站行業(ye) 銷售數據來自中國工程機械工業(ye) 協會(hui) 混凝土機械分會(hui) ,24年數據為(wei) 根據1-6月數據預測)。在國內(nei) ,攪拌站市場呈集中趨勢,前10家企業(ye) 分別是:中聯重科、三一重工 、徐工、青島新型、山東(dong) 建友、山東(dong) 方圓、南方路機、三和水工、泰安嶽首、廊坊中建。
4.1.2 海外市場穩中有升,品牌集中度不高
據CECE(歐盟建築機械協會(hui) )、各國海關(guan) 進口數據等分析, 2022、2023、2024(E)年海外攪拌站市場新增量分別約為(wei) 17億(yi) 、18億(yi) 、23億(yi) 元人民幣,隨著中東(dong) 、非洲、中亞(ya) 等工程項目增多,預計25年會(hui) 持續增長。國際市場(不含中國企業(ye) )攪拌站品牌集中度不高,生產(chan) 商規模較小,主要輻射本國及周邊地區,影響力相對較大的品牌有:德國利勃海爾和施維英、意大利SIMEM、土耳其ELCON和MEKA、泰國KPT、SSM、越南TAP、DAI NAM等。
4.2混凝土攪拌運輸車
4.2.1國內(nei) 銷量下滑明顯
受國內(nei) 需求收縮、供給衝(chong) 擊、預期減弱三重壓力影響,我國固定資產(chan) 投資下滑,基建與(yu) 房地產(chan) 建設全麵放緩,部分工程建設項目停滯或者延緩,導致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這一工程建設的“主力軍(jun) ”銷量受到重創。2023年我國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銷量為(wei) 18192輛,同比下降14.9%;2024年1-10月售出13092輛,同比下降14.2%。
圖4 2013-2024年10月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銷量(數據來自國內(nei) 上險數據)
4.2.2國內(nei) 頭部企業(ye) 市占率
在市場下滑過程中,國內(nei) 攪拌運輸車頭部企業(ye) 優(you) 勢更加明顯, 2024年TOP6市占率達到74.7%,其中TOP3為(wei) 三一、中聯、徐工,三家企業(ye) 作為(wei) 第一梯隊合計占比58.1%。
圖5 2024年1-10月攪拌車上險占比(數據來自國內(nei) 上險數據)
4.2.3新能源攪拌運輸車滲透率快速提升
近年來,得益於(yu) 各地環保政策的落地,加之新能源攪拌車技術性能的不斷提升,新能源攪拌運輸車銷量持續增長,在國內(nei) 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,新能源攪拌運輸車滲透率快速提升,2024年10月滲透率達58.3%。純電動車型依舊占據主導地位,占比98%。
圖6 新能源攪拌運輸車滲透率(數據來自國內(nei) 上險數據)
4.3混凝土泵送機械
4.3.1國內(nei) 泵車行業(ye) 銷量
根據當前國內(nei) 經濟形勢預測,工程機械行業(ye) 未見明顯回暖趨勢, 2024年泵車行業(ye) 銷量較2023年略有下降。
圖7 國內(nei) 泵車行業(ye) 銷量(數據來自國內(nei) 上險數據)
4.3.2 泵車出口情況
截至2024年9月,混凝土泵車出口1928台,出口額2.75億(yi) 美元,主要出口市場在亞(ya) 洲、中東(dong) 地區。中國品牌海外市場份額逐步提升,韓國品牌通過低價(jia) 競爭(zheng) 策略,歐美品牌除了維持在主流歐洲、美國市場的主導定位外,還通過印度和土耳其本地化降低製造成本,仍然維持市場主導地位。
圖8 中國泵車出口數據(來自中國工程機械工業(ye) 協會(hui) )
二、混凝土機械發展趨勢及技術能力
1混凝土製備機械
1.1發展趨勢
隨著國內(nei) 國際市場的嚴(yan) 峻變化,混凝土製備機械市場需求呈現高端化、多樣化、個(ge) 性化的特點。在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和行業(ye) 轉型升級提速的關(guan) 鍵時期,為(wei) 滿足廣大客戶的不同需要,進一步增強行業(ye) 核心競爭(zheng) 力,持續紮實推進混凝土製備機械技術的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發展。
(1)高端化:高端化是全球化的有力支撐,是國內(nei) 混凝土製備機械走向國際的必然要求。混凝土製備機械的高端化需從(cong) 生產(chan) 不同特性混凝土、適應極端工況、推出滿足區域需求的型譜方向發展。通過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研發,如南方路機推出的NJN2000HFDP.0立軸行星式攪拌機,實現工程質量和混凝土製備技術水平的提升;通過工況適應性技術攻關(guan) ,如中聯重科最新推出的淩致二代混凝土攪拌站產(chan) 品,實現了從(cong) 沙漠、高原到北極南極低溫區域大跨度場景的實際應用;通過料堆場“黑燈式”管理,如徐工聯合網易推出的“黑燈工地”技術,裝載機24小時連續無人高效作業(ye) 、料場周期掃描盤庫精度不低於(yu) 5%,實現全自主無人料場。提升混凝土製備機械的國際影響力與(yu) 口碑。
(2)智能化:以數字化轉型為(wei) 線索,串聯混凝土製備上下遊環節,為(wei) 混凝土智慧工廠生態夯實基礎。單機智能化通過數字孿生、AI和感知決(jue) 策控製技術,如三一C10攪拌站發布的無縫料流技術、中聯重科發布的新一代計量技術,實現混凝土製備機械生產(chan) 流程優(you) 化,生產(chan) 性能持續提升,計量合格率達99%;機群協同化通過協同技術、IOT技術,實現多條攪拌站生產(chan) 線集中跨區域控製、上下遊生產(chan) 要素協同作業(ye) ,如南方路機發布的智能卸料係統、徐工發布的數智管理中心係統,降低客戶運營成本,極大提升了客戶操控體(ti) 驗。
(3)綠色化:以新質生產(chan) 力為(wei) 引領,加速“綠色化”轉型。綠色發展理念從(cong) 起步階段的單純“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(guan) ”逐步向完善的“加快先進技術推廣應用”轉變。如中聯重科推出“變革建築行業(ye) 發展模式、施工模式和運營模式”的“綠色智慧施工全場景解決(jue) 方案”;三一推出包括“汙水處理設備、環保噴霧除塵係統、光伏發電、粉料轉運係統”等在內(nei) 的商混站整體(ti) 解決(jue) 方案;徐工推出集“環保攪拌站、新能源產(chan) 品、光伏綠電、建築固廢再利用、數智管理”於(yu) 一體(ti) ,以“六零工廠”“數智工廠”為(wei) 建設理念的“N位一體(ti) 綠色建材園解決(jue) 方案”;南方路機推出覆蓋“售前規劃、售中設備交鑰匙工程、售後維護升級”全業(ye) 務流程的綠色建材整體(ti) 解決(jue) 方案。 各廠家以匠心打造全流程的綠色方案,實現更低的能耗、更可靠的運行、更省心的維護、更優(you) 化的解決(jue) 方案。
1.2性能指標
表1 各廠商的性能指標
性能指標 | 單位 | 中聯重科 HZS270S | 三一重工 HZS270C10H | 利勃海爾 Betomix4.5 |
理論生產(chan) 率 | m3/h | 270 | 270 | 200 |
攪拌機容量 | L | 4500 | 4500 | 4500 |
攪拌電機功率 | kW | 2 × 75 | 2 × 75 | \ |
骨料最大顆粒 | mm | 80 | \ | \ |
理論生產(chan) 周期 | s | 60 | \ | \ |
進料容量 | L | 6750 | \ | \ |
出料容量 | L | 4500 | \ | \ |
骨料倉(cang) | 4地倉(cang) | 4地倉(cang) | \ | |
粉料倉(cang) 容量(可選) | t | 4 × 300 | 4 × 300 | 180~1010 |
皮帶機輸送能力 | t/h | 1500 | \ | \ |
螺旋機輸送能力(水泥) | t/h | 120 | \ | \ |
卸料高度 | m | ≥4 | ≥3.8 | \ |
裝機容量 | kW | 350 | 350 | \ |
注:數據來源:各廠商產(chan) 品樣本手冊(ce) 。
2混凝土運輸機械
2.1發展趨勢
(1)輕量化:新材料應用方麵,高強耐磨鋼、鋁合金、非金屬材料等研究及應用;結構優(you) 化方麵,拓撲優(you) 化、尺寸優(you) 化等,在係統方麵,以電動攪拌車的零部件、功能集成設計進行輕量化升級。
(2)可靠性:隨著電動車的發展,電氣元件使用越來越多,電控製係統可靠性及防水防塵能力,成為(wei) 各廠家研究提升的主要方向等。
(3)綠色化:隨著新能源攪拌車的快速普及,新能源攪拌車的使用成本優(you) 勢也被用戶廣泛認可。新能源攪拌車電費作為(wei) 最主要的日常支出費用之一,電耗性能直接影響著新能源車攪拌車的盈利能力。通過基於(yu) 不同工況的動力匹配技術,實現了不同工況下的最優(you) 動力輸出,使電機持續工作在高效區,提升了動力係統效率。通過動能自適應回收技術,實現在不同製動情況下的最優(you) 動能回收,提升動能回收效率,將更多的動能轉化為(wei) 電能回收利用。
隨著電池技術的發展,以磷酸鐵鋰為(wei) 代表的電池技術以趨於(yu) 完善,電池領域以朝著更低成本的鈉離子電池和更高性能的固態電池發展。同時為(wei) 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,電池與(yu) 底盤高度集成,CTB、CTC的電池集成方案初見雛形,並已應用到最新的重卡底盤設計中。
(4)智能化:在交通運輸、建築施工行業(ye) ,高強度勞動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增加了安全風險。此時通過AI智能技術可替部分人工操作,降低勞動強度。如AI無人駕駛、站車泵協同作業(ye) 等,都可以降低勞動強度,節省人工成本。
2.2性能指標
以行業(ye) 標杆8×4車型為(wei) 例,整備質量、百公裏電耗等參數指標國內(nei) 優(you) 於(yu) 國外,進出料速度、攪拌容量(幹式混凝土)等參數指標國內(nei) 外基本持平。
表2 純電動攪拌車指標對比
性能指標 | 單位 | 中聯8×4 | 三一8×4 | 普茨邁斯特8×4 |
攪拌容量 | m3 | 9 | 9 | 9 |
整備質量 | t | 13.5 | 13.4 | 14.8 |
進料速度 | m3/min | ≥8 | ≥8 | ≥8 |
出料速度 | m3/min | ≥5 | ≥5 | ≥5 |
出料殘餘(yu) | % | ≤0.5 | ≤0.5 | ≤0.5 |
百公裏油耗 (限定工況) | kWh/100km | 110 | 110 | 120 |
注:數據來源於(yu) 產(chan) 品公告和對外宣傳(chuan) 資料。
3混凝土泵送機械
3.1發展趨勢
從(cong) 國內(nei) 市場經濟指標上判斷,目前總體(ti) 銷售量、營業(ye) 收入等已經實現從(cong) 深度調整到趨穩,未來呈現穩健發展態勢。
從(cong) 全球市場發展看,“一帶一路”助推我國工程機械走出去,自身能力水平不斷提高,市場布局不斷完善,研發投入持續增長,逐步向高端市場發展,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。
從(cong) 產(chan) 品發展趨向上看,將向高性能、多功能、高可靠性、高度智能化、環境適應性、能源多樣性以及機器人工程機械方向發展。從(cong) 區域市場發展看,我國幅員遼闊,地區發展不平衡,混凝土機械具有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。
從(cong) 技術發展方向來看,行業(ye) 聚焦節能高效、安全可靠、數字智能;行業(ye) 標杆企業(ye) 聚焦元件(電控、數字化、網絡化),係統(電驅、新能源、5G無線通訊),整機及機群(遠程操控、自動作業(ye) 、智慧工地)的研究和引領。
3.2性能指標
泵車臂架長度與(yu) 國內(nei) 外主要泵車製造商的相應軸橋數底盤最大臂架長度比較情況,泵車最長臂架與(yu) 技術指標國內(nei) 占優(you) 。
表3 國內(nei) 、外典型底盤泵車最長臂架對比表
底盤類型 泵車製造商 | 三橋底盤 (長重比/布料高度) | 四橋底盤 (長重比/布料高度) | 五橋底盤 (長重比/布料高度) |
普茨邁斯特(德國) | 1.46/38 m | 1.27/50 m | |
施維英(德國) | 1.12/37 m | 1.18/52 m | |
三一重工(中國) | 1.40/49 m | 1.27/56 m | 1.17/62 m |
徐州重工(中國) | 1.34/47 m | 1.27/56 m | 1.17/62 m |
中聯重科 | 1.42/50 m | 1.34/59 m | 1.24/67 m |
表4 泵車國內(nei) 、外著名廠商現有技術對比表
技術方向 | 普茨邁斯特(德國) | 施維英 (德國) | 三一重工 (中國) | 徐工 (中國) | 中聯重科 (中國) |
輕量化水平 |
|
|
| 高強鋼臂架設計及應用 | 高強鋼實-空腹組合(鏤空)臂架設計 |
高強鋼製造技術 | 腹板包蓋板箱型截麵高強鋼製造技術 |
| 自動化焊接技術 | 焊接接頭疲勞壽命提升技術 |
|
臂架振動 | 臂架豎向減振控製技術 | 臂架豎向和橫向減振控製技術 | 臂架豎向減振控製技術 | 臂架豎向和橫向減振控製技術 | 臂架豎向和橫向減振控製技術 |
結構可靠性 | 基於(yu) 預期壽命的設計和驗證技術 | 基於(yu) 預期壽命的設計和驗證技術 | 基於(yu) 預期壽命的設計和驗證技術 | 基於(yu) 預期壽命的設計和驗證技術 | 基於(yu) 預期壽命的設計和驗證技術 |
燃油經濟性 | 基於(yu) 負載和動力匹配的節能控製技術 | 基於(yu) 負載和動力匹配的節能控製技術 | 基於(yu) 負載和動力匹配的節能控製技術 | 基於(yu) 負載和動力匹配的節能控製技術 |
|
安全性能 | 智能程序控製(iSC) | 動態支撐係統(DynaRig) | 支撐穩定係統(SSC 2.0 ) | 智能防傾(qing) 翻 | 智能支撐(iSM) |
智能布料 | 隨動布料係統(Follow me) | / | 智能臂架(直角模式/柱麵模式) | 一鍵操控(一鍵等高/一鍵定點) | 臂架一鍵操控布料 |
臂架操控 | 單一姿態臂架一鍵展收 | / | 單一姿態臂架一鍵展收 | 單一姿態臂架一鍵展收 | 可定製任意姿態臂架一鍵展收 |
智能服務 | 設備監控與(yu) 設備利用率提升專(zhuan) 業(ye) 管理軟件 | 設備監控與(yu) 設備利用率提升專(zhuan) 業(ye) 管理軟件 | / | / | 設備與(yu) 施工任務全流程在線監管 |
三、 混凝土機械製造能力
在智能製造方麵,近年來行業(ye) 內(nei) 多家企業(ye) 入圍數字化車間、智能工廠和智能製造優(you) 秀場景名單,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取得新進展。目前來看,智能製造升級之路呈現以下一些共同特點:機器人技術應用領域進一步下沉,不僅(jin) 局限在焊接、搬運、塗裝等傳(chuan) 統領域,其應用場景更加多樣化。三一“基於(yu) 5G+視覺識別全自動廠內(nei) 智慧物流”項目采用5G通信實現AGV與(yu) 庫內(nei) 小車多設備互聯互通,依靠5G低延時、高可靠性實現倉(cang) 儲(chu) 、配送多設備的協同,基於(yu) 單目視覺等智能抓取碼放物料係統、視覺定位實現庫內(nei) 機器人自動抓取碼放物料,實現物料齊套配送準確率提升15%,貨位周轉率提升30%,將單品平均製造周期縮短至3天。
圖9 三一廠區智能物流場景
在企業(ye) 製造端,大數據和雲(yun) 計算應用價(jia) 值開始顯現,企業(ye) 通過對數據的挖掘和分析,可以及時發現並解決(jue) 生產(chan) 過程存在的問題。中聯重科以“0157”建設攪拌車智能工廠數字化質量管理平台項目獲得2023全國質量標杆,實現了關(guan) 重產(chan) 品特性和過程特性的精準管控“零遺漏”解決(jue) 了檢驗過程瓶頸,確保了零件和整機參數100%一致,拉通了“市場-工廠-供應商”的業(ye) 務流和信息流,實現了“端對端”的管理。
圖10 中聯重科攪拌車智能工廠數字化質量管理平台項目
在數字化檢測方麵,新型檢測手段包括自動光學檢測、機器視覺係統、激光掃描逐漸普及,使得企業(ye) 產(chan) 品過程質量保障能力有效提升。在檢測數據采集與(yu) 分析領域,部分企業(ye) 開始試點人工智能的引進和應用,其對數據分析效率和準確性有顯著優(you) 勢,進而幫助企業(ye) 發現質量問題的根本原因、預測質量趨勢,並做出相應的改進和決(jue) 策。例如,中聯重科在混凝土泵車裝配產(chan) 線上應用“基於(yu) AI視覺的擰緊工步防錯技術”,利用視覺識別工件外形,識別結果與(yu) 螺栓擰緊互鎖,擰緊結果與(yu) 工業(ye) 物聯網設置數據比對,實現了100%消除螺栓錯緊,漏緊及擰緊不合格。
圖11 中聯重科基於(yu) AI視覺的擰緊工步防錯技術
四、標準及知識產(chan) 權
1 標準
2024年根據國家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指導思想,“智能化”、“綠色化”發展規劃,以及工程機械行業(ye) “十四五”發展規劃,混凝土機械標準也向綠色製造、碳足跡、碳排放、單機智能和機群智能發展,構建了麵向未來的綠色化標準體(ti) 係,引領行業(ye) 轉型升級。
2024年度發布標準11項,其中國際標準1項、國家標準6項、行業(ye) 標準1項,團體(ti) 標準3項。發布的國際標準ISO21573-1《建築施工機械與(yu) 設備 混凝土泵 第1部分:商業(ye) 規格》是混凝土泵送機械領域的首個(ge) 綱領性國際標準,為(wei) 全球混凝土泵送機械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和技術保障,通過本次修訂發布,適應了全球混凝土泵送機械行業(ye) 綠色化發展趨勢,滿足全球環境可持續發展要求。此次修訂也表明,以中聯重科為(wei) 代表的中國企業(ye) 已完全主導混凝土泵國際標準,實現了混凝土泵送機械標準引領。
2 知識產(chan) 權
申請專(zhuan) 利是保護創新成果、提升競爭(zheng) 力的重要手段。混凝土機械領域的專(zhuan) 利申請曾出現過兩(liang) 次高峰,分別在2011-2013年,及2020-2022年,這兩(liang) 個(ge) 專(zhuan) 利申請高峰與(yu) 近20年在國內(nei) 出現的兩(liang) 個(ge) 市場高峰基本對應。但近兩(liang) 年,受市場銷量下滑影響,專(zhuan) 利申請量減少較為(wei) 明顯,2023年申請量相比2022年降幅約30%,2024年申請量相比2023年降幅約35%。
圖12 混凝土機械領域專(zhuan) 利申請趨勢圖
混凝土機械領域的專(zhuan) 利大部分布局在中國,占比約68.3%;接下來依次為(wei) 德國,占比約6.6%;美國,占比約2.8%;日本,占比約2%;奧地利,占比約1.9%;印度,占比約1.3%,以上國家屬於(yu) 當前熱門的市場國。
圖13 混凝土機械領域目標市場國/地區的排名情況圖
2024年申請專(zhuan) 利中,申請量排名靠前的權利人包括中聯、三一、徐工、南方路機、華僑(qiao) 大學、普茨邁斯特。
圖14 混凝土機械領域2024年專(zhuan) 利申請排名前十的權利人分布圖
2024年新申請專(zhuan) 利中,有4件授權發明專(zhuan) 利的價(jia) 值領先其他專(zhuan) 利(數據來源於(yu) “大為(wei) 專(zhuan) 利數據庫”),其中1件由徐工申請,涉及電動攪拌車的性能提升技術;其餘(yu) 3件由中聯申請,涉及新能源工程車輛的性能提升技術及安全技術。可見,“綠色化”技術是2024年混凝土機械行業(ye) 熱門方向。
注:專(zhuan) 利數據截至2024年12月19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