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大女代表風采丨付玲:攻堅克難,中聯重科“巾幗女帥”讓“國之重器”亮出鋒芒


付玲,黨(dang) 的二十大代表,中聯重科黨(dang) 委委員、副總裁、總工程師、研究院院長,电子麻将桌官网首页副理事長。多年來堅守在科研一線,主持並帶領團隊研究出多項打破國際技術封鎖的工程機械關(guan) 鍵技術,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,被評為(wei) 全國三八紅旗手、湖湘工匠年度人物、湖南省優(you) 秀共產(chan) 黨(dang) 員等。
2002年,已經研究了工程機械十多年的付玲做出了一個(ge) 改變她一生的決(jue) 定——離開大學,來到中聯重科,從(cong) 一名普通技術員做起。二十年的追逐、超越、創新,付玲將自己的青春年華賦予科技報國的逐夢色彩,讓全世界聽見中國的聲音。
攻堅克難:讓“國之重器”亮出鋒芒
在付玲看來,搞科研既要埋頭苦幹、腳踏實地,也要仰望星空、胸懷家國。
核電,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。但在我國核電建設飛速發展時,國內(nei) 還缺乏建設核電站所必需的大型吊裝設備,隻能從(cong) 國外進口。而這時國外超大噸位履帶吊廠家坐地起價(jia) ,設備價(jia) 格已遠高於(yu) 市場正常價(jia) 格數倍。
到底是花重金購買(mai) 國外設備以確保項目順利開展,還是從(cong) 頭開始,自主研發,徹底擺脫國外技術壟斷,付玲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。“一味依靠國外的技術,隻會(hui) 阻礙我們(men) 發展的步伐。我們(men) 有信心、有能力把這件事幹好!”
頂住壓力和質疑,付玲就此踏上了研發國產(chan) 大型吊裝設備的征途。
在施工現場、測試場,總能看見付玲長期奔波的身影。加班加點,風吹日曬,抱著“失之毫厘差之千裏”的堅定信念,她麵對測試數據不敢有一絲(si) 一毫的放鬆,有時僅(jin) 僅(jin) 為(wei) 了一個(ge) 技術參數,就在三現場間來回輾轉。
有誌者事竟成。由付玲建立的超高強鋼臂架設計-製造-試驗的成套技術體(ti) 係,為(wei) 國內(nei) 首台超大噸位3200噸履帶吊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撐。3200噸超大噸位履帶起重機的誕生,使我國核電建設擁有了自主可控的大型施工裝備,徹底擺脫了中國核電站建設裝備受製於(yu) 人的局麵,保障了國家重大能源建設的安全。
當半徑最大、重量最重的薄殼穹頂在江蘇田灣核電站精準落下的那一瞬間,在觀察室的各位專(zhuan) 家、工程師無不歡呼雀躍,她卻滿眼淚花,“我國大型起重裝備才剛剛起步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”。
多年來,在付玲及其團隊的努力攻關(guan) 下,一大批“國之重器”亮出鋒芒:全球最大噸位2400噸全地麵起重機、全球首台12000噸米起重力矩塔機、全球最長101米泵車……2012年,付玲帶領中國團隊經過半年多的努力,克服多方困難,最終促使國際標準化組織/起重機技術委員會(hui) 秘書(shu) 處成功落戶中國,這標誌著中國技術水平獲得了國際認可,也意味著中國工程機械行業(ye) 實現了從(cong) 產(chan) 品、技術輸出,到標準輸出的跨越。
付玲正在與(yu) 同事交流
永不止步:讓“智慧之城”全球領先
在付玲眼裏,自己經手的每個(ge) 零件,研發的每件產(chan) 品,都是她的“孩子”。“比如一張桌子,它是從(cong) 樹木而來,我覺得它是有生命的。而產(chan) 品的每一個(ge) 零件,也是有生命的。”作為(wei) 一名工程機械行業(ye) 的技術帶頭人,熱愛讓她義(yi) 無反顧,始終堅守在創新開拓的一線。
隨著工程機械行業(ye) 逐漸向數字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的方向發展,付玲也帶著自己的團隊在科技前沿飛奔前進。中聯智慧產(chan) 業(ye) 城,是中聯重科打造先進製造業(ye) 未來企業(ye) 的核心載體(ti) 。作為(wei) 全球工程機械行業(ye) 最領先的燈塔工廠,付玲帶領團隊從(cong) 設計、招標到建設,要實現從(cong) 無到有,從(cong) 零的突破。
中聯智慧產(chan) 業(ye) 城的難點在於(yu) ,將實現“看得見的智慧”與(yu) “看不見的智慧”有機融合。不僅(jin) 要建設智能產(chan) 線,配備全自動機器人,還要通過全價(jia) 值鏈數字化運營、全流程智能物流、工業(ye) 互聯網大數據平台等多維度結合,將數字化與(yu) 製造深度融合,成為(wei) 有感知、會(hui) 思考的智慧工廠。
如今,這裏仍然是付玲的科研主戰場。“這裏建成後,將成為(wei) 全球規模最大、品種最全的工程機械綜合產(chan) 業(ye) 基地,也將是全球領先的高效之廠、生態之園、智慧之城。”
“技術創新,永不止步,與(yu) 時代同行,與(yu) 夢想同在。”與(yu) 工程機械打交道的三十多年裏,付玲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堅守執著、追求突破的工匠品質,前行在“強國夢”的道路上。
來源:今日女報